發(fā)布時間:2008-05-05 16:27:13 訪問次數(shù): 佚名 信息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胡錦濤總書記強調:“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,要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,充分發(fā)揮人才資源開發(fā)在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中的基礎性、戰(zhàn)略性、決定性的作用?!眹圆帕?,政以才治,業(yè)以才興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最重要、最根本、最核心的是人才問題。人才是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財富之源,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資本。當今世界,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,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。 我黨歷來注重人才的選拔,改革開放以來,黨中央提出了“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紀律”的“四有”人才選拔標準,現(xiàn)在我們以“德、能、勤、績”來考核任用人才,都是將“德”放在了首位。人才一旦被選拔任用,黨和國家即會委以重任,擔負起國家的一項事業(yè)、負責起一方百姓的幸福,因此人才的人品、德行確乎至關重要?!靶谐捎谒肌?,一個人的品德決定著其思想言行,決定著其日后的為官之道。 品德高尚的人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,不會僅以實現(xiàn)自身價值為人身的終極追求。儒家經(jīng)典《大學》篇提出我們至今稱道的“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的人才觀,今天雖然是一個主張個性解放的時代,但若僅為實現(xiàn)個人價值而奮斗,終究難成大器;品德高尚的人崇尚氣節(jié),清正廉潔,不齒于蠅營茍茍,隨波逐流。自古以來,無論是個人自律還是社會期盼,都要求社會棟梁以氣節(jié)為先,“窮不失義,達不離道”,“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”,對人才的要求尤其如此;品德高尚的人一日三省,嚴格自律,能自覺做到常修為政之德、常思貪欲之害、常懷律己之心,時刻提高警惕,始終保持廉潔;品德高尚的人以誠信為本,忠誠于黨的事業(yè)。相反,形式主義的本質是貪圖虛名、不務實效、勞民傷財;官僚主義的實質是脫離群眾、脫離實際、做官當老爺。大躍進中浮夸風起,文革中忽左忽右,給黨和國家造成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,都是對誠信的踐踏。而我們需要的是誠信之人,是注重為群眾辦實事、辦好事的人才;品德高尚的人公道正派、淡泊名利、任人唯賢、光明磊落,不會趨炎附勢、唯利是圖、任人唯親、結黨鉆營;品德高尚的人善良正直,有人文情懷。尊重愛護弱勢群體,是道德力量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黨的十七大最令世人矚目的,就是我黨的一系列親民惠民政策,和對弱勢群體的極大關注與利益保障。政府的職能就是為百姓提供服務,服務者是公仆,而不是老爺。善良正直的為政者悲天憫人,關心普通百姓的疾苦,體會弱勢群體的艱難,無須制度的規(guī)范或政策的指令,就能自覺自愿地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,能最大化地實現(xiàn)政府的服務職能。 有人認為,當今社會是知識社會,能力才是選拔人才的第一要素,怎么不把才能放在首位呢?君不見多少貪官蛀蟲哪個不是為了一己私利,才智過人、能力非凡?有才無德者一旦權利在握,其貪污手段更加高明、犯罪方式更加隱晦、負面影響更加惡劣、對黨和人民造成的危害亦更大。 道德缺失者一旦被選拔,委以重用,權力就成為貪婪者獲取私利的捷徑,權力本身所凝結的社會義務與責任完全被棄之腦后。現(xiàn)實生活中,個別干部一旦占有或控制一定權力,更使他們認為自己有不受道德約束的特權,有了蔑視道德的條件,道德只是用來約束老百姓的。從而無所顧及,為所欲為,嚴重破壞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。同時,他們認為在商品經(jīng)濟社會,有錢似乎就可以買到一切,包括榮譽、地位和尊嚴;有錢似乎就可以逃脫法律和道德的制裁。他們對金錢的熱忱直接助長了拜金主義的盛行,導致了人們對道德的進一步冷漠。 改革開放以來,市場經(jīng)濟已成為我國的主導經(jīng)濟形態(tài)。在改革初期,許多人誤以為市場經(jīng)濟就是拜金主義,把市場經(jīng)濟與傳統(tǒng)道德對立起來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市場經(jīng)濟不但不排斥中華傳統(tǒng)之美德,二者還有許多共性,市場經(jīng)濟以“公平”作為經(jīng)濟活動實現(xiàn)利潤最大化的要素,“誠信”是人們履行合同、契約的信任基礎,“誠實、正直、合作、公平、正義”是市場經(jīng)濟正常運作的保證和前提,市場經(jīng)濟就是“道德經(jīng)濟”。市場經(jīng)濟參與者的個體道德素養(yǎng),成為維持市場經(jīng)濟中的正常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所需要的行為準則。 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,經(jīng)濟的繁榮、社會的進步、人類的文明,都需要道德的發(fā)展和完善。愿我們的道德更高尚,愿我們的精神更充盈,愿我們的人格更完善。愿更多的道德高尚的人才被選拔任用到黨和國家的重要位置上,為人民謀福利,真正樹立立黨為公、執(zhí)政為民、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。 |